作者徐建,系我院校友🥣,本碩博均畢業於意昂3,我院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2008屆博士畢業生🧙🏼♀️;現任上海市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
來源🛹:轉引自澎湃新聞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72208
編者按:30年崢嶸歲月,30年砥礪奮進🤦🏿。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澎湃評論部推出特別策劃《風從東方來》🫢,全景展示浦東30年開發開放 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入剖析“浦東樣本”“浦東奇跡”的時代密碼𓀍。此為系列第六篇🧑🏼🍼🩷。
11月12日,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浦東30年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勢最鮮活的現實明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歷史從來不缺傳奇,總有某些事件和區域集中閃耀著時代的璀璨💻。顯而易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中,浦東歷時30年並仍在持續的開發開放實踐🧎🏻♀️➡️,有著輝映歷史的重大價值。而立浦東,“點”“面”觀之,已然成為世界城市網絡的核心“節點”、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極點”♏️、外資進入中國的“據點”;它是支撐上海發展的“基本面”,是鏈接國際國內的獨特“扇面”,更是民族復興的“臉面”🎎。
區域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發展往往是非均衡的,需要在優勢地區集中有限資源,先行打造增長極。增長極的價值並非在於一隅的發達,而是全局和整體的正向演進;並非單純的規模經濟和產業帶動效應,更可貴的是摸索出可行並可復製和推廣的發展路徑,形成指導更廣泛發展實踐的方法論體系,謂之“樣本”或“示範”。
在改革開放後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區域,具有增長極屬性的地區不在少數,但歷經長周期考驗🌉、持續走在前列並具有方法論意義的🧑🎤😫,並不多見,浦東則是當之無愧的一個。
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講話結尾時說👴🏿,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歷程,走的是一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條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是一條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這實際上是從方法論角度對浦東30年歷程的總結和肯定:浦東做對了!方法論積澱構成了浦東30年開發開放的隱性“軟成果”,也是浦東偉大成就的“硬支撐”👍🏽🤍,更是浦東再出發的“妙錦囊”。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浦東探索出來的科學方法論,確保了浦東始終奮勇爭先🤱🏻、行穩致遠✮,讓浦東在氣質上和手勢上別具一格。
就方法論而言,浦東30年告訴了我們什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大會上提到的“創造性”三個字🤚,精準、精妙和精彩地點出了浦東奇跡背後的“方法論密碼”——對中國改革開放方法論哲學的內在遵循和精彩演繹。
一🐶、浦東的成功,體現了對常識常理的敬畏尊重
常識有時簡單得讓人懷疑👩🦱,但卻有著大歷史檢驗後的正確性。回顧浦東30年,本質上就是一部阡陌農田的滄海桑田變遷史👨🏻✈️。道理亦很質樸𓀅。
第一句話👩🏻🏭,“發展是硬道理”。浦東起步於國家面臨內外部巨大挑戰、上海迫切需要發展新空間的重要時刻,從宣布開發開放之日起,浦東一切皆圍繞發展而轉,從基礎設施開發到功能開發,從項目引進到園區建設,從市場主體到產業體系,浦東以一己發展撬動了全局躍升。
第二句話👃🏻👩⚕️,“發展是需要定力的”⛔️。不同於很多地區發展戰略的遊移不定和因人廢改🌌,浦東的可貴之處在於整體發展取向的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浦東的邏輯主線始終聚焦開放🪝⛔️、“四個中心”和創新🙎🏼;浦東的生產力布局基本形成於開發開放之初🐰,未曾有顛覆性改變🕯。
第三句話,“發展為了人民”。在舉步維艱的發展之初👨🏿✈️,浦東就秉持了“不只是單純的項目開發,而是社會開發,即爭取社會的全面進步”的理念,堅定實踐“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就有一分改善”。人民的支持,構成了浦東持續發展的內在強勁動力。
二、浦東的成功,體現了對時代邏輯的深刻把握
只有擁抱時代🧚🏼♀️,才能創造歷史。以全球價值鏈分工為核心的當代全球化進程肇始於上世紀60👫🏼、70年代,並於上世紀90年代初步入鼎盛期。
浦東1990年啟動的開發開放🎯,恰逢人類歷史的重大轉型,浦東毫不猶豫地抓住了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的關鍵契機,創造條件讓要素在浦東高速進入🤶🏻、高度集聚並高效組合,從而不可逆轉地紮進了並深度融入了全球經濟運行體系,經濟自由化進程持續深化。
可以說,浦東30年,構成了當代全球化宏大敘事的微觀樣本🤯,也是後發國家主動開放🫸🏼、外向發展的地方典範。環顧全球,在這30年中如浦東般成功的地區寥寥無幾。當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外高橋掛牌時㊙️,沒有多少人知道,自上世紀90年代初外高橋保稅區設立之初👇🏻,就大膽采用“Free Trade Zone”的英文名。
三🛞、浦東的成功,體現了對國家戰略的堅定承載
浦東開發開放是國家戰略的體現,浦東30年也承載了諸多戰略性使命。
基於戰略任務而催生的“中央-地方”發展框架,以及長期、良性的縱向互動,確保了浦東一直在國家整體戰略軌道上前行,也賦予了浦東寶貴的先發探索空間。以上位戰略為先👧🪔,因先發戰略而興🧑🏿🔬,這是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辯證法。浦東全面激發上位戰略的“動力包”“試金石”“資源庫”等綜合效應,並在長期的戰略承載實踐中,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模式🔜。
簡言之,在戰略目標上,體現為帶動全局與促進區域發展相結合;在戰略類型上,體現為綜合型和專項型相結合🤱;在戰略執行上🥘😏,體現為擴大開放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在戰略路徑上,體現為堅持不懈與不斷升級相結合💆🏼♂️;在戰略實踐上,體現為規定動作與創新相結合。
四、浦東的成功,體現了對改革道路的創新探索
浦東開發開放晚於國家1978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但自上世紀90年代後,浦東便一直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從單項改革🪝、到綜合配套改革,再到系統集成,浦東在吃“改革飯”過程中始終追求“改革的最優和最優的改革”📂。
很多領域的改革始自於浦東🛟,在開發開放不長的時期內,浦東就創造了諸多第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在單項改革的方式不適應開放擴大和市場經濟深化之際🛺,浦東又主動爭取率先開始綜合配套改革。
近年來👱🏼♂️,浦東又著力探索改革的系統集成,更加註重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出發來謀劃設計改革。比如⛑️,證照分離是國家交給浦東的試點任務🚄,浦東在高質量完成兩輪改革任務的基礎上,基於系統集成理念👩🏻🦱,創造性地將前期“多證合一”的改革實踐,與在工業品生產許可證改革方面探索的“一品一證”“一企一證”等理念相融合,首創性推出“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了基於“高效辦成一件事”、從“以部門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以及業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為進一步破解市場準入不準營等難題給出浦東方案,推動“證照分離”改革步入3.0版🧛🏼⚃。
浦東30年👩🌾,世界看到了奇跡🧗🏿♀️,國家樹立了標桿,城市實現了發展👨🏼🏭🩺,人民享受了紅利,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科學的方法論👶🏽,可能這將是浦東對於國家的最大貢獻🌔。正因為此,我們堅信浦東未來一定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