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著 | 張琳琳等🙏🏼:中國基金投資中“笨錢”現象的實證檢驗與判別

發布時間:2023-08-31瀏覽次數:719

編者按📮:

本期推薦文章來自人口研究所張琳琳青年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發表在《管理世界》期刊上的文章🙍🏻‍♀️。


一、文章介紹

根據2021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作為持有公募基金比例最高的群體🏘,經常表現出非理性的申購或贖回行為⛹🏽‍♂️,例如,在2019年偏股型基金無一虧損🙋🏼、且42.73%的基金盈利超過50%的情況下🧒🏼,竟有近50%的個人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其中更有29.97%的虧損超過20%🤸🏽‍♀️,反映了個人投資者嚴重的非理性投資行為。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不僅會導致投資者的自身虧損👩‍👩‍👦,還會引起偏股型基金出現流動性危機👮🏽‍♂️,迫使基金經理拋售資產,並可能由此導致基金業績下滑🛼,而這又會進一步促使投資者采取贖回行為,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個人投資者上述的非理性投資行為即為“笨錢”現象,表現為投資者出售業績表現優良的基金(即業績表現具有持續性且沒有逐年下滑趨勢的正收益基金)🏂🏼,卻持有甚至購買業績不佳的基金,基金業績與流量之間呈現出負相關關系👩🏻‍🦱,而“智錢”現象則與之相反🧘🏿🕉。那麽,“笨錢”與“智錢”現象在中國基金投資中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判斷🫢🤾‍♂️?這恰是本文回答的問題。

雖然已有研究對此關註和討論很多🚃,但對基金投資中是否存在“笨錢”現象一直存在爭議🆎,其主要原因在於,相較於容易準確觀察和測度的基金流量📘,基金業績測度則較為復雜📥,其評價方法的差異、本質上也是基金業績評價方法準確性的差異導致了對“笨錢”現象難有定論🕵🏿。而且相關文獻均未考慮利用錯誤發現控製方法剔除基金業績評價中的“運氣”因素🦹🏿,從而導致基金業績評價缺乏準確性,由此造成對“笨錢”現象的判斷存在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鑒於此,本文在對經典的B-H算法、Storey算法、以及前沿的FARM-TEST等算法進行改進的基礎上𓀙,對基金市場中的“笨錢”及“智錢”現象提出了新的判別方法🧗🏿🩰,並成功應用於中國基金市場📔。研究發現:第一,持有、申購績劣或負收益基金是一類“笨錢”現象🦐,且在中國偏股型基金投資中普遍存在;但本文同時發現贖回正收益基金未必都是“笨錢”現象🍻,其中贖回業績表現具有持續性且沒有下滑趨勢的正收益基金的確是一種“笨錢”現象🫛,而對業績表現不具持續性或呈現逐年下滑之勢的正收益基金進行贖回則不是“笨錢”現象。第二🧗🏻‍♂️,已有研究對中國基金投資中是否存在“笨錢”現象有爭議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檢驗“笨錢”現象過程中的基金業績進行評價時,未對其中普遍存在的錯誤發現問題加以控製🏘,從而使得基金業績評估值嚴重失真或偏誤。第三,基金管理規模和存續時長對基金凈流量皆存在顯著的負面影響🏌🏻,從而對“笨錢”現象產生影響。

本文的研究有助於投資者、基金公司和監管機構充分了解和熟悉金融市場,進而對金融市場、尤其對基金市場中的“笨錢”和“智錢”現象具有更可靠的判別能力和把控能力👩🏻‍🦯‍➡️,以避免“笨錢”投資陷阱,及時抓住“智錢”投資機會,從而確保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目標🦹🏿‍♀️,尤其是對於養老保險基金👺、ESG基金等對收益的安全性和穩健性具有較高要求的金融產品來說👨🏻‍✈️,更需要加強對“笨錢”及“智錢”現象的關註或監管😫,及時提醒投資者註意可能的投資虧損👭🏼,這不僅符合“保護持有人利益”的基金管理準則,有助於基金流量的正向循環,同時也能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助推市場泡沫、進而引起市場大幅波動的現象發生。


二、作者簡介


張琳琳🚶🏻,博士🧝🏿‍♀️,意昂3体育社政意昂3青年副研究員,上海市晨光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老齡化🤛🏽、退休政策與金融支持,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已有研究成果主要發表於China Economic Review👳🏿‍♂️、Quantitative Finance🦓、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