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期推薦文章來自人口研究所碩士研究生韋豐和任遠教授🤵♂️。文章發表在《人口學刊》2023年第3期。
研究的主要發現
(1)隨著生育政策的放松🧑🏿🌾,有不少家庭會生育更多的子女,這會造成多子女家庭教育投資的稀釋並擴大教育的不平等,擴大兒童未來教育獲得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
(2)更多的兄弟姐妹數量會減少兒童獲得的家庭教育投資👨🏿🔧,這種教育資源稀釋效應對女孩影響更大,對非農戶籍人群、較高收入家庭的影響更大〰️。
(3)教育期望是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中介機製🛀,更多的兄弟姐妹降低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並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投資有所減少⛅️。
(4)兄弟姐妹數量多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升學機會具有不利影響,這種不利影響部分是由教育投資的稀釋效應導致的。在教育儲蓄👨👨👧、父母對兒童教育發展的未來打算與對子女教育的關註等不同方面,家庭中子女數量更多都表現出不利的作用。此外,兄弟姐妹數量對兒童教育投資的稀釋作用在兒童早期和學齡前就開始顯現,這對兒童長期性的發展成長會產生持續性的影響。
(5)為了避免家庭生育變化對兒童教育發展的不利影響🧷🔎,需要在調整生育政策的同時完善教育政策👩🎓,重視兒童的教育發展。積極探索公共部門和社會部門的應對策略。
一、數據來源和變量說明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主要為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0🐥、2012、2014、2016和2018年共五期數據。同時利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2013-2014年基線調查數據進行穩健性檢驗。CEPS關於教育投資、教育表現等變量的定義和CFPS略有不同🙎🏻♂️,這有助於開展穩健性分析。而且利用多個數據庫相互驗證,可以豐富我們的研究內容,深化問題探究的過程🕹。我們用“家庭教育支出(元)”來表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在問卷中這是被調查兒童的父母對該兒童的教育支出。反映家庭子女數量的“兄弟姐妹數量”是不包括自己在內的兄弟姐妹數。本文的主要控製變量包括個體和家庭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戶口、民族、在學階段、父母教育、家庭收入流量與存量狀況以及居住區域類型🖍。其中性別、戶口與民族變量均為虛擬變量。性別在樣本為男性時取1,為女性時取0;戶口為非農戶口取1,農業戶口取0;民族為漢族取1,少數民族取0😦。年級變量在個體處於小學階段時取1⚁🛜,處於初中階段取2,處於高中階段取3。父母教育程度以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來度量。家庭收入流量狀況以人均收入來度量,存量狀況以家庭凈資產價值度量🏃🏻♀️🔦。居住區域為虛擬變量,居住在城鎮取1👰🏿♀️,居住在鄉村取0。
二🙍♂️、主要實證結果
(1)兄弟姐妹數量對家庭教育投資的影響
表1中研究結果表明🥷🏻,兄弟姐妹數量對於個體得到的教育人力資本投資有顯著負向影響。平均而言,每多一個兄弟姐妹,所獲得的年教育人力資本投資會減少約460元♚。這一估計結果在1‰的水平上顯著⏲。按兄弟姐妹數量進行分段回歸可以得到與描述性分析一致的結果🏌🏽♀️:隨著兄弟姐妹數量的逐漸增加,教育人力資本投資雖然在減少✶,但是教育支出下降的幅度在逐漸降低⌚️。可以認為🍢,家庭子女數量對於教育投資的稀釋效應在二孩、三孩的家庭尤其明顯🦻🏻。對於有三個及以上兄弟姐妹的孩子而言👩🏼🏭,更多兄弟姐妹導致的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稀釋效應不再明顯。分樣本回歸可以發現:這種教育資源稀釋效應對女孩影響更大📯,對非農戶籍人群👩🏿🏭🙃、對較高收入家庭的影響更大。
表1 兄弟姐妹數量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
(2)父母教育期望對家庭子女數量影響教育投資的中介作用
由於家庭收入的預算約束和全生命周期的效用最大化🏰,具有更多子女的父母對孩子的平均教育期望會降低🧑🏿🚒,構成資源稀釋效應的一個傳導機製。我們將父母教育期望納入因果中介模型(表2)💭。結果表明,無論采用CFPS中“您希望孩子念書最高念完哪個程度?”的最高期望,還是“您希望孩子念書最少念完哪一程度🚶🏻?”的最低期望,還是采用CEPS中在當下情況下父母對孩子分數的期望作為教育期望的代理變量👩👦。研究結果是穩健一致的💂♂️:更多的兄弟姐妹數量會降低父母的教育期望,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支出減少🧜🏽。
表2 兄弟姐妹數量、父母教育期望與家庭教育投資
(3)家庭子女數量對孩子學業成績、升學機會等的影響
無論是數學與字詞測試😫、記憶與數列測試,還是學校考試成績、認知能力測試,擁有更多兄弟姐妹的孩子的學業表現都會更差,並且兄弟姐妹數量可以通過稀釋家庭教育投資而對孩子的教育表現產生影響。表3結果表明,對於當期調查中兄弟姐妹更多的孩子,在初中畢業後繼續升學的概率更低。對於高中生而言🧑🏽,擁有更多兄弟姐妹的孩子考上大專或大學的概率也更低。家庭教育資源的稀釋效應可以部分解釋這一現象。
表3 兄弟姐妹數量🫷、家庭教育投資與孩子升學狀況
基於對教育過程開展系統性分析的想法,本文也對教育過程的其他若幹方面進行了擴展性的探索🕸,研究發現:兄弟姐妹更多的時候,家長為孩子進行教育儲蓄的概率更低🩷,打算送孩子出國讀書的概率更低,並且對孩子教育的關心程度也更低🐿。此外,將視角從時間上擴展到教育早期可以發現🪣,兄弟姐妹更多的兒童,在托兒所和幼兒園時期得到的教育支出就會更少🏌🏻。這也表明,家庭子女數量增加對教育資源稀釋的作用,在兒童成長的更早時期便已經表現出來。
表4 家庭子女數量對其他教育維度的影響
三、若幹研究建議
需要認識到👶🏿,生育政策的放松會造成這些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資的稀釋🤙🏻,並會在不同家庭中擴大教育的不平等,擴大兒童未來教育獲得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特別是考慮到農村地區生育意願更高,城市地區的生育意願更低,以及總體上來說,經濟收入水平越低家庭的生育意願更高,因此生育政策松動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城鄉不平等和社會不平等。為了避免家庭生育的變化對兒童教育發展的不利影響🤽🏻,需要在家庭生育發生變化的同時🕞🤼,重視兒童的教育發展和教育政策的調整完善,積極探索各種公共部門和社會部門的應對策略。
第一,為了盡量減輕多子女家庭中的教育資源稀釋效應🥬,需要增加公共部門的教育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實施學齡前義務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的義務教育🧿,應該與家庭生育政策變化共同實施🈸。特別是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應該相對加強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第二,政府和學校以及一些機構可以給予獎學金、助學金等教育補助,這種外部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庭的資源約束。對多子女家庭的稅收減免可以起到類似的結果。更好的辦法是可以對兒童入托或者入園提供類似教育券的補貼🧑🔬,通過條件性地教育補貼機製🧑🏻🦯➡️,使多子女家庭能夠降低教育成本。第三,在教育政策中需要加大對女孩的重視,進一步在教育過程中消除多子女家庭中教育資源獲得的性別不平等🧚🏽♀️。減少多子女家庭中女孩教育的不平等,應該成為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