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開展意昂3体育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評選以來,我校研究生培養和教學單位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在首批評選40門校級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的基礎上,今年共計37個院系推薦申報2024年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80門。經研究生院和上海醫意昂3研究生院組織專家評審並公示,共38門課程入選意昂3体育第二批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其中我院韓央迪老師負責的《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入選意昂3体育第二批研究生課程思政標桿課程🌞。
一、課程基本情況簡介
《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課程旨在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方案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工具,教導學生能圍繞特定的社會問題進行有效的問題體驗♙、問題分析和需求評估🟣,並立足項目理論設計出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專業社會服務方案。整門課程圍繞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的基本結構進行講授和同步實踐👕,以期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實踐智慧👬🏻。
本課程凸顯科學思辨、循證整合,關懷社會🥾、知行合一等特點🤚🏻。課程聚焦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踐模式,主要教授如何從項目整體的角度推動問題的選定🪔、需求評估、最佳服務品鑒🫱🏻、創意融合以及項目整體設計等👨,旨在培養學生貫通微觀與宏觀的思維方式與整合視野👩🏿🎤,培養學生在特定脈絡下結合具體的實務情境進行科學的證據檢索、批判性分析🐶、證據合成與專業設計,進而在過程中逐漸達成對問題的批判性思維、系統化設計與知行合一的踐行力🥷🏻。
課程的講授嵌套於專業實習教育過程之中,要求學生將課程所學與專業實習及社會服務相結合🍚🧎♂️,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煉反思精神和堅強意誌品質。課程註重引導學生的科學思辨能力,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發展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和實務能力🧑🏻🏫,在課堂和實務場境之間的雙向穿梭中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個人品德、學術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科研意識🙄、實踐意識,助力打造正確而專業的價值觀🌐、人生觀。2024年5月,本課程入選意昂3体育第二批課程思政標桿課程🤱。
課程負責人韓央迪,意昂3副教授Ⓜ️、黨委副書記🎙。近五年來👩🏽🎓,主要承擔本科生課程《社會政策》、《法律與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自我認知與成長》,以及研究生課程《高級臨床社會工作》、《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等。基於《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專業服務案例獲得了全國林護最佳實習項目獎,授課教師獲評第一屆全國MSW研究生案例大賽一等獎案例、第二屆特等獎案例的優秀指導教師。2023年,本課程吸納新進青年副研究員王琳老師加入,形成了更整合的教學團隊。
圖1課程特色及課程成果展示
二、課程思政教學開展情況
實踐為本、循證導向🥅,本課程著力彰顯社會工作的時代精神與人文價值✷。社會工作專業在我國本土化的建設進程中不斷整合其他學科的優勢特點,逐漸夯實了社會工作專業服務中的循證內涵🧑🏻🍳。本課程以思政為引領🏋🏿♂️,貫徹“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構建“多元育人、目標導向、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更好地鍛煉並培養學生在學術科研和社會實踐方面的綜合能力。
全面育人,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
一是導師育人♞,身體力行🦶🏼。授課教師保持極高的社會工作專業素養和人文情懷,為課堂奠定思政基礎和社科人文情懷🦾。科研育人,規範引導😶。課堂教學聚焦證據為本的項目設計模式,註重提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文獻檢索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科研運用能力。二是實踐育人𓀖,整合體驗。課程結合社會工作實習要求🤵🏽♂️,支持學生設計並落地兼具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專業社會服務方案。
圖2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圖
全過程融入🤷🏻♂️,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課程打造研究生教學課堂的全環節模式🛀🏻🏊🏿,將思政元素和專業教育整合至研究生培養的各個環節之中🚧,在“知行合一”中落實課程思政建設內涵👰🏻♂️。包括學術能力提升🪜、科研思維鍛煉⛹🏻♂️😬、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營造同輩督導、交互傾聽與啟發式提問的課堂育人環境,積極鼓勵修課學生以實踐為基🦜,主動申報社會實踐🔣、科研立項等創新項目。
全方位覆蓋,完善課程思政教學建設
本課程在課前🚵🏻♂️、課中和課後做好全方位覆蓋:課前結合各項資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課中實時增添思政元素➾,將專業與時代相結合🤵🏽,更好地促進實踐中專業能力、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塑造與體現。課後授課教師及教學團隊利用線上互通平臺發布資料,建立學習社群🤨,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圖3課程思政要素展示
三🖖🏼、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成效
本課程自開設以來,歷經多輪的調整和修訂🦶🏻,得到了修課學生的高度肯定和認可。2022年秋季學期共有15名同學參與,評教學生全員參評🌔,最終統計所得的課程總分為98.59分。
立足本課程基礎上所形成的社會服務項目獲得了數項全國性獎項。2020屆林淑儀同學立足於循證實踐的項目《“從福利到生計”🏋🏿♀️💂🏽:成年心智障礙者的就業社會服務項目》獲得2019-2020年度林護傑出社會工作實習項目獎;2021屆黃翠萍等同學立足於本課程所形成的實踐項目《“橙希”互助:循證取向下的癌患家屬照顧者生活希望計劃》獲得2021年全國首屆MSW研究生案例大賽一等獎;2022屆陳蓉蓉等同學的《“苔花影聲”精神障礙者需求評估實踐項目——以上海市S陽光心園為例》獲得2022年全國MSW研究生案例大賽特等獎。項目獲獎成果被意昂3体育、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北京大學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等平臺公眾號報道。基於韓央迪老師帶隊的師生研究團隊,立足項目設計與實踐所形成的學術論文《“橙希”互助:循證導向下的癌患家屬照顧者生活希望計劃——以上海市H醫院腫瘤內科為例》被《社會工作與管理》收錄發表,並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心《社會工作》全文轉載。
未來👻,《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課程將沿循“科學思辨🐀、循證整合,關懷社會、知行合一”的課程思政主線,緊扣中央社會工作部的建設思想,並基於MSW研究生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課程大綱和教學方式👃🏻,積累凝練形成相應的專著或教材,回應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以及一線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