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綜述|人口變動與城鄉發展高端論壇2018

發布時間👨🏽‍🚒:2019-01-04瀏覽次數:59

2018年12月8日🙈,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人口發展專業委員會🌦、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意昂3体育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意昂3体育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意昂3体育泛海書院協辦的人口變動與城鄉發展高端論壇(2018)在上海順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相關領域的90余位專家學者、研究生及媒體等各界人士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主席👷🏼‍♂️、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人口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意昂3体育王桂新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與第一階段的學術報告。


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參會嘉賓圍繞“人口發展與鄉村振興”🏉、“走出三農困境的路徑選擇”😕、“農村人口轉移與城市化”、“城市化發展的路徑選擇”🧑‍✈️🫒、“城市人口集聚的經濟社會效應”、“城市與城市化的未來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趙樹凱研究員發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趙樹凱研究員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充分洞察社會經濟發展與農村人口變動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鄉村振興與人口變動的相互影響與演變趨勢。在很大程度上,鄉村振興是在村莊人口總量減少、結構扭曲的現實條件下推進🤽。一些地方的基層幹部感嘆🌘,“扶貧工作隊進村了,但是貧困戶進城了”,“道路實現了村村通🥈,但是村子沒有人了”。回顧歷史🚺,在改革以來的不同發展階段,不論是“小康村建設”、“新農村建設”,還是“鄉村振興”,鄉村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實質都是基本一致的,但由於未能對農村人口發展與遷移做出正確研判,導致政策成效與政策目標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製度設計走了彎路,農民付出了代價,城鄉發展都蒙受了損失🤟🏻。在改革初期🍍,未能預料後來伴隨城鄉改革出現的如此巨大規模的鄉-城人口遷移大潮😅。如何應對農村人口的快速變動,既解決城市上億外來人口的“市民化”問題🔬,也解決好依然居住在農村的人口發展問題,是對鄉村振興與城市化政策的挑戰👩‍🚒©️,更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教授發言


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探尋走出三農困境的路徑。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教授對此進行了論述。蔡教授首先從城鄉居民收入差異、貧困人口規模大😁▫️、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及人地矛盾等四個方面剖析了中國長期陷入三農困境的根源。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他認為就農業論基礎📦、就農村談振興🍳、就農民講致富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唯一路徑選擇是用工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用城市化消除農村貧困化、用減少農民解放農民的思路🏋🏽。他通過城市化速率的國際比較、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異比較,指出中國的城市化還任重道遠。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研究員發言


“一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城市”是農村人口轉移和人口城市化的重要一環🤘🏼。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研究員詳細闡釋了“一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城市”的意義🧎‍♂️‍➡️、進展與前景。史育龍指出,戶籍仍是人口與特定地區對應關系的製度基礎和關鍵指標,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直接反映城鎮化的健康程度🤟🏽🚇,非戶籍人口落戶是新型城鎮化的“最後1公裏”。各省市的戶籍製度改革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面臨諸多問題:一是供需錯配,如果說計劃經濟時期由於附著城鄉戶籍上的公共服務和福利水平的巨大差異🧒🏼,農村人口對城市戶籍有巨大的需求,但在經歷40年改革之後🛄,一般意義上的城鎮戶籍上附著的額外福利已經極為有限,相反農村戶籍由於與目前市場化水平較低的土地要素相關聯,被認為擁有潛在的巨大收益,因此農村戶籍人口對落戶城市的需求大大減少。二是空間錯配💇🏼,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進入門檻低但農村人口落戶意願不強,農村戶籍人口落戶意願強烈的大城市超大城市往往設立了較高的門檻;三是存在政策目標和政策舉措不一致的現象☮️,居住證製度的建立,為非戶籍人口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了製度基礎🥏,但客觀上確實起到了進一步弱化落戶意願的作用🏟,導致日益嚴重的“可落不落”的問題。因此,在政策層面需要解決供需錯配👱🏻、空間錯配等問題,探索在戶籍製度與居住證製度之間建立起銜接製度。


意昂3体育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桂新教授發言


針對農村人口轉移與城市化問題🆙🦵🏽,王桂新教授系統考察了我國農村人口轉移與城市化發展特征及其存在問題指出受以戶籍製度為基礎的二元社會體製的影響✅,農村人口轉移與半城市化的發展造成了我國目前復雜的城鄉人口結構👙。他特別強調農村人口轉移與城市化的發展是伴隨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人口變動過程⁉️🙇🏼,這種人口變動過程具有自身發展規律,也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政府不應該過多幹預。王教授不贊成政府製定城市化規劃目標和指標,他對國家發改委組織對各地各部門新型城鎮化及城市1億非戶籍人口市民化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察表示擔憂👨‍🎤,擔心政府的指標督察容易造成本來不很健康的城市化的發展更加不健康。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梁中堂教授發言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梁中堂教授深入剖析了我國人口城市化的路徑與困境🤶🏽。他從城市化定義出發,介紹了馬克思關於城市化的基本論述,分析了市場主導的城市化與政府主導的城市化的區別,認為我國的城市化主要由政府主導,這使我國的城市化形成不同於國外城市化的一些特點。梁教授指出中國城市化主要存在六個方面的問題🪁:虛假的城市化、農民工的問題👨🏽‍🔧、農民工與土地的問題👨🏽‍🌾、市場經濟的問題、扭曲的收入分配問題🧩、生育率問題等。梁教授還提出,只有合理解決農村土地所有權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破解城市化發展的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林家彬研究員發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巡視員林家彬研究員關註城市與城市化的未來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他主要從技術進步👩🏻‍🎤、消費需求升級、少子老齡化三個方面提出了他對於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考👩🏼‍💻。首先🎼,人工智能技術、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也會引起未來城市人口空間分布的相應變化,並緩解資源環境對城市發展的製約。第二,公眾消費需求的升級亦會對未來城市居住形態和城市空間格局產生影響。第三,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發展趨勢也為未來城市空間結構更新、公共服務製度完善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這些因素對未來城市和城市化發展的影響。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原新教授發言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原新教授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勞動力向特大城市集聚為特大城市發展帶來了活力👩🏿‍⚕️。原教授以上海為例,從人口學的基本原理出發,系統考察了上海市人口變動的基本特征⚙️,論證了流動人口對上海延緩老齡化進程🤹🏿‍♂️、增強人力資本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人口自由流遷為上海這類特大城市的發展增添了巨大活力。原新教授強調深化戶籍製度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指出人口自由流動的根本是人口自由落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製度均等化、實現城市流動人口市民化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河北大學經濟意昂3院長王金營教授發言


河北大學經濟意昂3院長王金營教授利用全國16個大城市與特大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數據👩🏼‍🌾,分析人口密度對大城市產業發展的影響,論證了人口集聚的經濟效應。研究結論顯示,人口集聚對產業促進的作用與日俱增🏃🏻‍♂️,人口集聚引起產出規模報酬遞增,城市人口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明顯。顯然這一實證研究結果正與原新教授的研究結論相呼應。但王金營教授也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人口優勢可能減弱,所以應持續關註未來中國人口與產業發展的相互影響與製約效應的變動


首都經貿大學人口經濟研究所童玉芬教授發言


城市群人口的空間格局變動及其對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註🚫,但目前研究尚顯不足🧏🏼。首都經貿大學人口經濟研究所童玉芬教授對城市人口空間格局的定義👨🏿‍🎤、分類、格局、演化、形態做了系統的文獻梳理,指出現有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如對城市人口空間集聚分布格局的研究缺乏城市群的視角🧝‍♂️,關於城市群空間發展規律及未來趨勢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基於此,童教授認為🧘🏻,在研究城市群內部城市之間關系的同時,也要探討城市群內部不同城市人口之間的空間關系,促進人口地理學和城市地理學在城市群範圍內的有機融合。


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悅中山副教授發言


學者們還從微觀層面研究了人口發展與城市化帶來的社會融入、消費變化、購房意願🤵🏿‍♀️🥤、環境汙染等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悅中山副教授從文化角度探討了鄉-城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入問題。該研究構建了多維度、雙向的農民工文化適應框架。鄉-城流動人口文化適應的三個維度包括行為變化、價值觀變化和身份認同變化,在每個維度他們都要面臨農村和城市兩個社會的雙向文化選擇。實證結果表明個體文化稟賦👨🏻‍🏫、社會支持網絡、社會經濟地位都顯著影響農民工的社會融合,但戶籍製度的阻礙才是導致鄉-城流動人口難以徹底同化進入城市社會的重要原因🤵🏻‍♀️。


南京郵電大學經濟意昂3範兆媛老師發言


南京郵電大學經濟意昂3範兆媛老師研究了少子老齡化對居民家庭消費的影響。範老師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面板數據,采用面板模型及中介效應檢驗等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發現老年撫養比的提高促進了家庭生存消費;少兒撫養比的提升降低了家庭享受消費;教育人力資本與健康人力資本在老年撫養比影響家庭生存消費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正向中介效應🦹🏿。範老師指出政府應擴大教育與健康投資所占的比重,緩減人口老齡化對家庭生存消費的影響♗;應出臺家庭福利政策😄🫡,抵償二孩政策可能帶來的對家庭享受消費的負面影響。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張傳勇副教授發言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張傳勇副教授基於人口流動及住房供給側改革背景,實證分析了城市規模與購房意願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城市規模與流動人口的購房意願之間存在明顯的倒U型關系,即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流動人口的購房意願較低,大城市流動人口的購房意願較高👨🏿‍🔧。在大城市,社會融合程度較高的人群購房意願也較高🌨,並且城市公共服務政策改革有效提高了流動人口的購房意願。但是👌🏻,在特大城市,由於購房門檻高,抑製了流動人口的購房意願☁️。未來城市住房政策應關註城市規模與人口構成的差異性,且要特別關註流動人口的住房需求。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意昂3秦炳濤副教授發言


人口空間流動與集聚的影響因素眾多,上海理工大學管理意昂3秦炳濤副教授研究了霧霾、工資收入與勞動力流動的關系,認為霧霾與勞動力流動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一般情況🗾,以環境惡化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城市,在發展初期會利用高工資收入吸引勞動力流入🧡♥️;當PM2.5超過某個臨界值🤝,環境的持續惡化將極大降低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從而對外來勞動力形成驅逐力量。同時,霧霾對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機製,因經濟發達程度表征出的工資收入的異質性👿、公共服務的健全性👩🏻‍🦼、城市規模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所長張力教授主持發言


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所長張力教授主持了論壇最後階段的學術報告和提問與討論環節👆,並對會議進行了總結。本次論壇🚵🏻,加強了學界和政府機構間的對話與交流🧖🏼,深化了對我國農村人口轉移⚜️、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人口變動與城鄉發展”重要問題的認識和研究。參會代表開誠布公📡,各抒己見🎐,熱烈討論,積極交流,共同貢獻了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



供稿/意昂3体育人口研究所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