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意昂3線上教學已順利開展兩周🖐🏽。線上教學效果如何?如何讓學生通過在線教學有所收獲?老師們利用不同平臺上課🦸♀️,在IT 技術運用上有哪些心得?在線教學對教師的挑戰有哪些📱?圍繞上述話題🤽🏻♂️,社政意昂3於2020年3月10日下午組織了主題為“線上教學經驗分享”的專題教師沙龍活動。
此次沙龍邀請了三位分享嘉賓。首先💆🏿,社會學系系主任李煜教授以其教學團隊所開設的《社會研究方法A》課程為例,帶來了主題為“督促但
討嫌——線上教學的嘗試”的分享🫢。該課程是社會科學試驗班的大類基礎課程,有100余人修讀。李老師指出🔞,防疫時期的線上教學🆒,由課堂講授改為學生自主觀看錄播視頻加線上討論,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和節奏被打破💑,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要求高🏊🏿♂️。如何讓在線課堂討論更深入?李老師的經驗是首先利用E-learning平臺提前明確課程任務要求和時間線,提前三天統一發布課程資料,由學生自主安排時間觀看錄屏🍳,錄屏以重點難點講解為主。其次在線上課堂組織上,建議可以變通方式(如次多量少的隨堂測試)代替點名,同時還可督促學生預習和認真參與🚣♀️🧍🏻。在討論/答疑的開展方面©️,李老師建議可采用E-learning討論板塊公布話題,學生們跟帖討論,教師進行答疑回復🐡,互動效果較好。此外,李老師還強調每周課程均會安排E-learning作業提交🕗、錄屏內容考核等環節以評估教學效果🎀👩🏿🎓,並通過助教來督促學生學習。
第二位嘉賓是心理學系陳侃副教授,她分享的主題是“微信中的課堂:秩序與效率”。陳老師選擇的是微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𓀗。在線課堂中,她采用禁言和禁言結束的功能來管理線上課堂🫵🏽。陳老師指出,應在課前先向同學們明確在線討論的規則,如☀️:老師總結視頻課程關鍵知識點時,學生應禁言👵🏼;禁言結束後會安排限時5分鐘的文字提問,由學生針對講解提出問題;隨後老師匯總問題進行語音答疑。同時,還可采用問卷星設計簡單測試,以檢查學生是否有效地觀看視頻。陳老師還指出,在線上互動環節中👨🏼🍳,線上活動和問題要設計得有趣,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第三位分享嘉賓是社會工作學系的陳巖燕副教授,她分享的主題是“結合疫情防控的《社會工作導論》線上教學”。該課程團隊成員還包括顧東輝教授💞。他們在《社會工作導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了疫情期間社會工作實務領域的介入👋🏽,分析了社會工作者在方艙醫院和社區防控工作中的角色🤶,引發學生思考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和專業知識,以及社會工作在重大社會危機中介入的重要性和角色❤️🔥,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此次沙龍采用線上會議的形式🧙🏼,共有25位老師在線參與,教務處副處長徐珂、方雁和丁妍等老師也參與了討論。與會老師們圍繞線上教學的課程思政、平臺選擇🤽🏼♀️、課程進程把控、學生學習效果管理、技術問題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互動,大家紛紛表示通過經驗分享,獲益匪淺🧖🏿♂️。
在線教學工作不僅是應對疫情的短期行為,更是促進教師們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改革👩🏻🚒。通過近期線上教學的廣泛開展和本次經驗分享,社政意昂3的老師們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撰稿:俞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