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意昂3黨委主辦了“明德新民”講座第20期🗡。4月11日13:30開始,在邯鄲校區第五教學樓H5102報告廳👩🏻🔧,意昂3体育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教授主講題為“積極老齡觀視域下養老服務業發展新趨勢”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也是社政意昂3研究生會承辦👘,意昂3体育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辦的相輝講堂之“四個自信”系列講座活動。意昂3平台院長劉欣👨🏽🦰、黨委書記尹晨及校內各院系師生近百人參加🧘♀️。現場參加講座的還有與社政意昂3黨委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聯組學習的虹口區曲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普寶、主任何東滔率領的班子成員十余人💇🏽♀️。意昂3對口幫扶的雲南省永平縣杉陽鎮黨委副書記範紅梅及杉陽鎮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十余人線上聽取本次講座👨🏻🦳。講座由社政意昂3黨委副書記韓央迪主持。
回顧與展望
吳玉韶教授在講座的開始🧑🏻🦳,帶領大家回顧了我國十年康養事業的發展👨👨👦👦,“前10年: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量到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後10年:有前10年的基礎、經驗、教訓,後10年機遇更大🧑🏻✈️🎅🏿,有望實現成熟定型。”並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要求,提出加快新時代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樹立新理念、推動新發展。
理念滯後 存在誤區
吳玉韶教授指出,我國進入老齡化22年🏄🏿♂️,養老服務業發展10年以來,全社會對老齡化🪬、養老服務業的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存在不少認知誤區。養老服務實踐問題追根溯源是理念認知問題,老年觀並非固有而是社會建構。我們要改變對老齡化的認知誤區,把積極健康老齡化理念四要素(積極、獨立、參與🥨、健康)融匯到老年人的自我認知👩🏻🏭、當今社會對老年人的認知觀念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中。
新理念 新趨勢
在核心部分,吳玉韶教授提出我們要從“不只是事業而是巨量的產業⬜️、不只是消極養老而是積極享老、不只是被動醫療而是主動健康、不只是老年人之用而是發揮老年人作用🙍♀️、不只是養老服務而是老齡社會治理”五個方面推動養老服務的新理念和新趨勢,具體內涵如下:
一、不只是事業而是巨量的產業
吳玉韶教授以“中國特色養老概念的內涵是什麽🛃?”這一問題引入,提出養老即生活的觀點。養老服務是老年期全領域、全周期、多樣化的服務⚽️。基本養老服務的目標是保基本、兜底線、促共享👇🏼,而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養老服務則必須依靠產業發展🦹🏿♀️。與醫療和教育相比,養老事業占比低,產業占比高🔳🙋♂️,養老可以產業化🫢。此外🟧,吳玉韶教授還闡述了養老產業的六個重點領域。
二、不只是消極養老而是積極享老
吳玉韶教授從新時代新養老的內涵切入,提出新時代養老要由生活必須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參與型轉變,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轉變👿。並通過與傳統養老服務對比,闡明了新時代養老在對象🤹🏼、範圍和要求三方面的變化🔊。
三🦊、不只是被動醫療而是主動健康
吳玉韶教授指出,老年人最關註健康,“有了健康,高齡不是問題🔳,沒有健康,低齡也是問題”🔄,但過去更多是被動醫療🏃🏻♂️➡️,把全部健康希望寄托在醫院👈、醫生🔡、醫藥上。健康素養低是老年健康最大的問題,想健康不知道如何健康,許多老年人在健康方面存在巨大誤區🟫🐎。“想維持健康就不能只關註健康”🫰,吳玉韶教授基於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發現,進一步說明了人際關系🌴、營養、康復等因素對老年人維持健康的重要意義。
四、不只是老年人之用而是發揮老年人作用
吳玉韶教授基於理論分析,論證了“積極老齡化”理念的重要指導作用♈️,進一步提出在此觀念指導下😇,新養老服務要以促進老年人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𓀑↖️,老年人不只是被動接受服務的客體🌟,也是主動提供服務的主體👨🏿⚕️,並舉例“日本養老從業人員平均年齡”來進行說明。此外,吳玉韶教授還倡導從娛樂型向賦能型的老年教育轉型🌧。
五、不只是養老服務而是老齡社會治理
吳玉韶教授提出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就養老講養老🔱,而要從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高度來對待,也就是老齡社會治理。結合國家機構改革,說明老齡回歸民政實屬必然🛺💪🏽,成立中央社會工作部對於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意義重大。隨後,吳玉韶教授還闡述了“整合”對於我國養老服務的重要性,並提出構建“社區養老共同體”、開展完整社區試點等方式舉措。
敬老新箴言
最後,吳玉韶教授以四句敬老新箴言結束本次講座⛹🏿♂️:
①關愛小孩是自然行為🤵🏽♀️,關愛老人是文明行為
②只要父母還在👶🏼★,你就離衰老和死亡很遠(周國平)
③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季羨林)
④種田得谷🏜、敬老得福
問答環節
在問答環節,講座現場連線雲南省永平縣杉陽鎮黨委範紅梅副書記進行了提問:鄉鎮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面臨諸多困難,農村老人收入非常少難以維持日常生活,同時青壯年為了生計外出務工產生了許多空巢老人,而鎮上僅建了一個養老服務中心,只能實現12小時的日間照料。對於這些現狀本鎮規劃了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設施,但財政較為困難🤲🏻🤸,難以推動。對於如上多層次的困難問題,請問吳教授,我們該如何建設適合農村老人的養老模式?
吳玉韶教授對此做了精彩的回應🏺:“首先,明確問題的實質在於城鄉差異🧔♀️,所有的問題都是發展問題(經濟問題)。基於此🥍,要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因地製宜🅰️,農村難在收入水平低🙇🏿♀️,市場化、社會化的服務難以送達,“互助養老”是破解中國農村養老難題的有效辦法,‘不是發展老年人之用而是用老年人’。此外🧝🏽♀️,農村的特殊性要求其養老模式不能照搬城市,有時候一個自然村距離行政村很遠,所以按照城市建設養老服務中心的方式往往會出現困難🧖♂️。所以,政府可以按照村鎮人口居住的地理結構指定一家一戶的民房作為聚集點,建設類似於上海楊浦區的睦鄰點,並給予小額補助🫳🏿,可能會發揮更好的作用🤚🏽;並且要積極發揮老年人協會作用💇♀️,動員鼓勵低齡健康的老年人服務高齡患病的老年人。”
本場講座,是社政意昂3黨委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啟動之後組織的第一次集中學習。後續,意昂3黨委將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組織黨員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加強集中學習📩,講好專題黨課,抓好黨支部和黨員學習教育,創新學習形式,在深學細照篤行中提高理論素養🤵🏽、堅定理想信念、升華覺悟境界、增強能力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