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期推薦著作來自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趙德余教授👩🏽🏫。
趙德余. 《重塑政策實施研究》.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內容提要
在人類歷史上,政策失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或政治難題🦻🏻。從困擾全球的疫情防控政策問題到地區沖突戰爭☎️、貧困饑荒、失業以及環境惡化等各種問題🏋🏻,無不與特定相關政策的實施不力或失敗有關。如何解釋和深刻認識政策失敗的原因對於我們更準確地把握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乃至改進政策科學研究或政策決策製度具有重要意義。
政策科學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有助於發現政策實施的有效條件,從而幫助政策決策者在製定和實施政策時盡量避免政策失敗,這意味著需要盡可能地滿足政策實施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那麽,如何識別政策有效實施所必需的條件呢?顯然,不同的政策實施理論研究或模型預設和關註的政策實施有效性條件之間會存在差異👩🏿🎓。如何認識這些理論模型對有效性條件關註的差異性🧑🏽💻?這將涉及我們如何對待和理解政策理論模型的價值和局限性♣︎。
可以說,政策失敗的原因與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幾乎是完全一一對應的,屬於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政策實施失敗一定可以歸咎於某些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缺失或不能滿足。至於到底哪一些政策實施有效性條件更可能或有更大概率造成政策失敗🤟,則需要因地製宜或根據具體政策案例的特定經驗情形而定。不過,僅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看🎟,各種政策實施研究的理論模型所設定或甄別的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條件對於預測政策是否會面臨失敗或失靈的風險仍然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無論是理論啟示還是經驗歸納👩🏽⚕️,我們都可以得出如下經驗判斷或理論命題🪧,即政策失敗的常見原因或影響因素包括:政策目標的沖突、政策行動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策略性尋租行為、資源的匱乏、信息不對稱、政策企業家缺乏或能力不足、政策工具技術可行性低🤽🏻♂️、政策決策者理性能力不足、政策陷入惡性循環反饋陷阱之中☦️、不同政策工具的性能沖突或消解、政策規則對於行動者的約束力缺乏、網絡資源配置嚴重不公平、信息反饋時滯嚴重🫃🏿、政策實施環境高度變化或不確定性高🤸♀️,等等👨🏼✈️𓀓。
顯然🧑⚖️,任何人都難以窮盡或完全列舉出造成政策失敗的原因清單❇️。影響政策失敗的因素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需要政策科學理論模型來幫助提煉或抽象出更關鍵或更重要的影響因素,以指導對政策實施研究或實踐的關註。
本書匯集不同理論方法和視角🙎🏽♂️,討論了政策實施研究的經典模型🧑💻🫵🏻,尤其是自上而下的過程研究範式🚟、製度分析、博弈分析、綜合實施研究範式,以及政策網絡分析和系統動力學模型等,並就具體案例進行了探討⏳。無論哪一種研究方法都會涉及對現實問題的理論回應🖌。就政策實施而言📩,廣為關註的研究問題是:政策實施為什麽會失敗?有效的政策實施需要哪些條件?這些問題對於當下中國的政策實施具有重要的經驗意涵。此外,本書對政策實施研究的理論和模型的解析,對於探尋公共政策實施研究的新視角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趙德余,現任教於意昂3👨👦,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系主任,意昂3体育中國鄉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意昂3体育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意昂3發展與政策評論》主編。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長期致力於政策科學理論以及在農業政策😋🏄🏻、醫療衛生政策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在《管理世界》、 《社會學研究》、《中國農村經濟》🧑🏿💼、《管理科學學報》以及《新政治經濟學評論》和《中國人口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論文獲國家勞動與保障部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一等獎🧑🏻🦯➡️、國家計生委與中國人口學會著作獎一等獎以及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出版專著《主流觀念與政策變遷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糧食政策史:1949-2008》、《政策科學方法論》等10部🤽。教育部2020年哲學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與三農工作研究”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