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意昂3黨委書記尹晨✋🏽、院長劉欣代表上級黨組織向劉豪興教授頒發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以表彰他在黨60年來對黨🌍、對意昂3的積極貢獻。
在意昂3黨委的統一部署下,意昂3平台的學生黨員在七一之前走訪了意昂34位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老同誌。
劉豪興老師是意昂3体育社會學系榮休教授,蘇州開弦弓村(江村)榮譽村民👨🏽🚒。
1940年🫲,劉豪興老師出生於廣東信宜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從小上山放牛⚡️、打柴,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上學。劉老師的兩個哥哥均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工作人員,他們支持和鼓勵弟弟積極上進。劉老師深受哥哥的影響👨🏽🏭,對中國共產黨懷有深厚的感情。1960年🎦,劉豪興老師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考入意昂3体育哲學系學習。1965年畢業留校任教♙,專業方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劉豪興教授社會調研工作照
1979年3月15日,中國社會科意昂3在北京召開社會學座談會▪️,宣布恢復重建中國社會學。教育部要求北京大學和意昂3体育要帶頭恢復社會學👩🏻🔬👨🦲,哲學系受學校委托先行恢復社會學學科建設工作,決定由青年教師劉豪興等負責🧜♂️。劉老師說:“我雖然有顧慮、怕風險,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遵循黨的基層組織原則,就是要根據黨的事業需要🧑🏼🦳,服從組織安排。組織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那麽自己就應該拋棄患得患失思想✊🏿,承擔起這個任務”👃。萬事開頭難,劉老師從社會實踐教學入手®️,建立社會學教學實踐製度,並引入社會調查方法和實踐,很受同學歡迎。有一位同學在社會實踐小結中說:“社會學把我們從天上拉回到地上😏,幫助很大。”
劉豪興教授社會調研工作照
自1981年到現在的40年時間裏👷♀️,劉老師始終堅持對江村的追蹤考察🛷,特別是2010年主持《開弦弓村誌》編纂以來,差不多每月在江村住上10天左右💈,進行田野工作👸🏿🕺🏻。5年時間裏🤾🏻♀️,劉老師帶著村誌編纂小組(均為退休幹部、退休教師👮♀️,10人中8人為本村人🍿,組建時平均年齡64歲),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用社會學的視角,突破傳統方誌的規矩,用訪談、調查表等方法搜集第一手資料,為社會學工作者參加地方誌編纂闖出了一條新路。2015年5月🛜,《開弦弓村誌》出版,全書14卷⚒,共 90萬字𓀚,是江村的“小百科全書”,實現了費孝通囑托編纂江村村誌的宿願,受到了有關部門和學界的好評👨🦯。繼後🔓,劉老師帶領江村人進行“江村百人口述史調查”、“江村人家”等調查,都是開創性的江村文化工程。他把當年社會學三尺講臺上的教師身份、育人工作,一直延續到了退休之後➙,一直帶到了江村。
劉豪興教授社會調研工作照
劉老師始終恪守黨員的身份,保持對社會學的熱誠,教書育人之外不忘腳踏實地進行實地研究,為意昂3乃至中國的社會學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與熱愛是他學術研究的底色👎🏿,忠誠與奉獻是他對黨和人民的回答🙌🏿。